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综合范文 > 正文

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3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报告

2022-11-04 20:31:38综合范文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3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报告,供大家品鉴。

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3篇 道德模范人物事迹报告

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1

  听道德模范讲座后有感

  本周四我有幸聆听了孙东林、许振超、孟佩杰三位全国道德模范的讲座,受益匪浅呀。

  这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信义兄弟孙东林的话,“这是我们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应该做到,必须做到,不值得称奇。”是呀,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中国人不就是以诚立本、以信立国的吗?中华文明泱泱五千年,其中并不缺少道德高尚的人。但是,在现在经济社会的大潮冲击之下,有太多的人迷失了自己的本心,想孙东林这样能一直本着一颗赤子之心的人太少太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就是因为他们还不清楚人生在世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一代枭雄曹操尚是如此更何况是我们?功名利禄皆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亦不去,但求一生坦坦荡荡,无愧于天地良心才是正途,对于朋友的抱怨,苏子却是坦然一笑“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而这又何尝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如此的追求又何尝担心保持不了那最最珍贵的赤子之心?

  至于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孟佩杰的事迹则更令我反思,“百善孝为先”可是又曾何时孝顺的孩子也成了模范,而什么啃老虐老不管老却是成了一种社会现象了。为此我唯有苦笑了,俗话说“棍棒底下出孝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当然这并不是绝对的,可是收起家长的溺爱绝对绝对是爱孩子,也是家长爱自己。

  而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许振超先生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他却攻克了许许多多的世界难关,还创造了振超效率。他凭的是什么?许多人都告诉我他凭的是毅力坚持和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但是只有这些真的就更适应甚至引领这个高科技的时代吗?显然是不行的,在他身上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那便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在这样一个符合摩尔定律的年代,知识每隔十八个月更新一次,我们之前学的知识显然有许多都需要更新了,但是我们中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在这个仍然就以学习为天职的大学时就已经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只让我们如何能适应世界的变化?所以这种终生学习的精神才更显得可贵。也更显示出其时代意义,我相信他一定会激励到一大批渴望进步的学生,为社会贡献出他们的力量。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些感想,其中颇有一些不成熟之处,但字字出自肺腑,概为情感所到之流露,望多包涵。

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2

  听模范班主任事迹报告有感

  今天学校组织到桐庐去听杭州市模范班主任事迹报告,我被深深地感动着。

  江x(小学)、周x慧(初中)、李x(高中)、鲁x(职高)四位优秀班主任相继作了报告。虽然四位来自不同的教育阶段,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班主任。

  在报告中,我强烈地感受到他们共有的特点:

  首先,都有很强的责任心,这是做好工作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是一个漠然的人,什么事对他来说都无关紧要。

  其次,做事善用智慧,不蛮干,讲艺术。有的班主任很肯干,可是事倍功半,可能就是缺乏点艺术。我们面对的不是一件产品,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活泼生动的人,他有思想,有感情。我们用心良苦,他们也会有所感动的。

  然后,吃苦耐劳。班主任工作十分辛苦,不耕耘是不会有收获的。在班级管理中,守株是待不到兔的。只有用爱心、耐心才能换来一个优秀的班集体。

  最后,还要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班主任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在平凡中体现不平凡的就是自身的独特魅力。或者充满活力,或者以情感人,或者能“笼络人心”。你就要有吸引学生的“杀手锏”。

  学无止境啊,能干能干,先“能”了再“干”,还要在“干”中思考,提升能力,才能干得更好。

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3

  听道德模范事迹报告有感

  上周四我们有幸听了全国道德模范在我校的事迹报告。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道德二字。期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信义兄弟”:孙东林。

  他是一位守诺如金的商人,20余年从不拖欠农民工工资;他与哥哥冒风迎雪生死接力送薪,被称为“信义兄弟”;他将社会各界捐赠悉数捐出设立基金会,倾情帮助困难农民工;他的义举在中华大地广为传扬,当选“2010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就是来自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的建筑商孙东林。他的诚实守信令我深受感动。

  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可见,诚信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诚,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伦理学和哲学概念,以后成为中国伦理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直到孔子时期,“诚”还未形成为理论概念。孟子时不但已经形成为理论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在这里,诚不但是天道本体的最高范畴,也是做人的规律和诀窍。荀子发挥了“诚”的思想,指出它为“政事之本”。他说;“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礼记·中庸》里,“诚”成为礼的核心范畴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笃的品德和态度,就可以贯通多种仁义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够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赞天地只化育而与天地参,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学》把“诚意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诚”成为圣贤们体察天意,修身养性和治国平天下的重要环节。宋代周敦颐进一步认为“诚”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诚实在内的“诚”看作仁、义、礼、智、信这“五常”的基础和各种善行的开端。程颐更为直截了当地说:“吾未见不诚而能为善也”其见解入木三分。

  信,也是中国伦理思想史的范畴。“信”的含义与“诚”、“实信字从人从言,原指祭祀时对上天和先祖所说的诚实无欺之语。隋国大夫季梁说:而信于神”,“祝史正辞,信也。”后来,由于私有经济和私有观念的发展,原有的纯朴的社会被逐渐破坏。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得不订立誓约。但誓约和诺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慑力量维持。春秋时期,经儒家的提倡,“信”始摆脱宗教色彩,成为纯粹的道德规范。孔子认为,“信”是“仁”的体现,他要求人们“敬事而信”。他说: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将“信”作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则,友有信”。而历代当权者大都将“信”作为维护秩序的重要工具。《左传信而坏其主,在国必乱,在家必亡。”《吕氏春秋·贵信》对社会生活中的信与不信之后果,作了淋漓尽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则百姓诽谤,社会不宁。处官不信,则少不畏长,贵贱相轻。赏罚不信,则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则离散忧怨,不能相亲。百工不信,则器械苦伪,丹漆不贞。夫可与为始,可与为终,可与尊通,可与卑穷者,其唯信乎!代董仲舒将“信”与仁、义、礼、智并列为“五常”,视为最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并对了较详尽的论述:“竭遇写情,不饰其过,所以为信也”。他认为“信言行一致。朱熹提出“仁包五常”,把“信”看作是“仁”的作用和表现,“以实之谓信”,其说与孔子、孟子基本相同。在儒家那里,诚与信往往是作为一个概念来使用的。“信,诚也”,“诚”与“信”的意思十分接近。诚信是什么?从道德范畴来讲,诚信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诚,信也”,反对弄虚作假。”至诚如神,有了”作为八条目之一,格”把包括“忠于民“信则人任焉”,“人强调“朋友信之”,“朋·文公4年》中说:“弃”汉“信”作要求诚实,表里如一,他说:言必行、行必果,”。可见,诚信

”相近。从字形上分析,”主要是交友之道。“信,诚也的本义就是要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从哲学的意义上说,“诚信”既是一种世界观,又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无论对于社会抑或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对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这些话至今仍然是至理名言。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对于一个社会单位(如一个企业)、一项社会事业(如一个行业、一项职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对于每个社会成员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让我们努力学习孙东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