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教学文档 > 正文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共3篇(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2022-06-03 13:17:18教学文档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共3篇(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供大家品鉴。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共3篇(初中数学单元教学设计)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共1

  2015-2016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知识结构

  第一单元 位置与方向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第一课时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课题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2、让学生参与活动,能用东、南、西、北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

  3、从现实生活的场景中引入新课,使学生体会在生活中需要用到的方位知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 能正确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教具准备 主题图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提问:你座位的前后左右分别是谁?

  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楼下是几年级?

  如果现在咱们要开家长会,请家长坐在自己孩子的座位上,你怎样告诉家长自己的位置呢?

  2、导入新课。

  师问:太阳是从什么地方升起?(学生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发言)

  二、探究新知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全体到操场,找一找太阳在哪里。 (2)说一说,太阳从什么方向升起。(东方) (3)想一想,太阳从什么方向落下。(西方) (4)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5)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提问:你们面对的、背对的、左手的、右手的位置分别是什么方向? (6)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2、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说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什么方向。

  站在操场中央,看一看,校园内的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物。

  3、学习两组相对的方向。

  (1)站在操场上,你能确定出你家在学校的什么方向吗?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

  (3)观察:家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背对背而战)

  (4)观察:家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着的?(也是背对背而战)

  (5)发现:东与西两个方向,南与北两个方向是相对的。 (6)说一说,操场四个方向的建筑物,那两个是相对的。

  (7)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把教材第3页例1补充完整。

  (1)提问:小明是面向什么方向站立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桌互相交流,说一说操场四周的建筑物各在什么方向。 (3)把结果填在教材上。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1题。 (1)说一说,教室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说一说,教室里的东、南、西、北各有些什么。 (3)教材第5页练习一的第2题。 向同学们介绍你的房间是怎样布置的。

  四、思维训练

  出示**广场及四周建筑物平面图。观察后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结合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说**城楼、正阳门、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毛主席纪念堂等建筑物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位置关系。

  第二课时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 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教 学 过 程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 左 下 东 南 北 西 上 右 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 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5)提问:如果我们把上方规定为其他方向行不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尝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6)小组交流。

  (7)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 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 确定图上的方向。 (3) 和同伴交流。

  第三课时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课型

  新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教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培养正确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教具准备 寻宝课件、指南针、动物卡片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路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教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顾刚才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顾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 西北 北 东北

  西 东

  西南 南 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课题

  教学目标

  2、巩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4、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1题。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十字路口四周的店铺分别在什么位置上。

  四、思维训练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3题。 (1)教师读题,学生理解题意。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订正。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时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

  课型

  新课

  1、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八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路线。

  2、体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的七个方向。 教学难点 准确、简洁地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 学 设 计

  一、学前准备

  提问:你去过米易县城哪些地方?你是怎样辨认方向,找到要去的地方的?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 参观动物园。 (1)熟悉导游图。

  师出示例4主题图。提问:动物园里有哪些主要场馆,每个场馆都坐落在什么位置? (2)了解学生的参观意向。

  问:你最想参观哪个地方?从大门出发可以怎样走? 教 学 过 程 学生一人当游客,一人当导游介绍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师生共同评价,引领集体参与。同桌二人各选一个角色参与到游戏中,再换角色,多次练习。 教师指导,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说清行走方向和经过的地方。 (3)解决问题

  文文位于长颈鹿馆,她要去看狮子,再去猴山,应该先往西北方向走到狮山,再从狮山往西南方向走到猴山;小平位于狮山,要去熊猫馆,可以向西北方向走,也可以先向西走到大象馆,再从大象馆向北走到熊猫馆。

  同桌互相提问题时,可以提的问题有很多。例如,从大门到熊猫馆怎么走?

  2、拓展。

  师:看着这张导游图,作为游客,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个性化设计及反思

  教材第9页练习二的第5—7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按要求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叙述自己的解题思路。

  四、思维训练

  从你所在市区的地图中,指出自己家所在的大概位置,并说一说自家相对于学校的位置。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共2

  一、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体验数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2、能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逐步发展数感。

  3、结合生活实际,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在次基础上,初步体会基数,序数和位值制度。 单元教学建议:

  1、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认数的基础。

  2、组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

  3、重视发展学生数感。

  4、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单元教学课时数:5课时。

  第一课时

  数铅笔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会数,会读100以内的数。

  2、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3、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会认、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树。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我们班一共有几位小朋友。

  二、探索新知

  学生自由数,师可以个别辅导

  1、交流,你是怎么数的。

  2、全班汇报。

  三、巩固新知

  1、圈一圈,数一数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数一数,小朋友的的人数。 (2)由学生圈一圈,一共有几个小圆点。核对

  2、拨一拨。

  把学生的人数43,在记数器上表示出来,生说,师拨。

  四、学生反馈

  1、在下面各数的后面,连续数出五个数来。 二十

  三、五十

  六、七十

  七、八十

  五、九十五 同桌报数,全班交流。

  2、看谁数得快。

  学生自己数,数完后,汇报。

  3、接力赛。

  34、

  36、

  38、(

  )40、

  42、44 20、30、40、(

  )、(

  )、(

  );

  45、50、

  55、(

  )、(

  )、(

  );

  22、

  32、

  42、(

  )、(

  )、(

  ); 同桌一人报前面三个数字,另一人接着说。 全班汇报。师生,生生。

  五、小结

  今天的学习,你感觉如何?

  六、教学反思:

  刚过完春节,第一课的效果不是很好,特别是学生的课堂作业,正确率非常的低。主要原因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下节课要注意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来学习。

  第二课时:数豆子 教学目标:

  1、会写100以内的数,进一步体会数位、基数、序数的意义。

  2、能对100以内的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教学重点:数位、基数、序数感念的渗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拿出一把豆子,让学生估计大该有多少粒。

  2、让学生数出10颗豆子是多少,再让他们估计有多少颗。 让他们讨论交流是怎么估计的。

  二、新知学习。

  (一)学习记数和写数。

  1、师生一起来数数到底是多少课?

  2、让学生说说28课应该在怎么在记数器上来表示。

  3、生拨数。边拨边说十位上的2表示是2个十,个位上的8表示8个1。 怎么写呢? 学生自由的写。

  (二)说一说

  1、教师拨出22,让学生说说这两个“2”的意义一样吗? 学生讨论。全班汇报。

  (三)写一写

  教师拨珠,学生写数。

  36、40、100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让学生小组合作摆出26。

  学生说说你们小组是怎么摆的。

  2、填空。

  (

  )个十和(

  )个一是(

  )。 (

  )个十和(

  )个一是(

  )。 学生自己观察图,在独立写出数。 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核对。

  3、写数

  教师拨数,学生写出数字。

  23、50、7

  1、80

  4、小熊写出门牌号。

  学生观察后,自己写门牌号。 学生核对。

  四、教学反思

  由于教学具准备的不够充分,创设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长。在教学几个十和几个一是多少时,学生的练习量最好要加大,可以让学生自己同桌合作一人编题,一人说出答案。

  第三课时

  动物餐厅 教学目标:

  1、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感受一列数蕴含的规律。 教学重点: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两叠作业本,一叠是21本,一叠是18本。

  2、学生观察,两叠作业本哪叠多,哪叠少。为什么?

  二、学习新知

  1、现在知道了哪叠作业本多。那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符号来表示。

  2、学生回答。在说说记“>”“〈”的方法。

  3、填一填:让学生观察记数器后,独立把数写在书本上。 32O34,100O99,然后再进行比较,填上数学符号。 师生核对。

  三、巩固反馈,

  1、学生独立完成,请学生板演。

  45O54

  78O76

  62O62

  80O79 58O91

  100O89

  15

  ( )>89 全班核对,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连一连。

  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然后说说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连? 本题中60是多余的信息。

  3、(1)按顺序填数。

  (2)读出各位是5的数,读出个位是0的数。 (3)根据右表,把下图中缺的数填上。 练习过程,(1)学生自己观察,说说应该怎么来完成这个练习。在学生练习。 (2)指名读出各数。

  (3)小组讨论后,学生完成。完成后在进行核对。

  4、想一想,请你接着画下去。 苹果、香蕉、苹果、香蕉、(

  )、(

  )、(

  )、(

  )。 学生独立完成该题。

  5、小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认数最多,哪班认数最少? 学生课后同捉合作去完成。

  四、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小小养殖场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重点:在一节课中来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和差不多这么多概念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事小小养殖场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新知

  1、学生交流看到了什么?

  2、请学生用“谁多谁少”说一说。 自己说,同桌说,全班说。

  通过全班说让学生正确建立谁比谁怎么多啊!多得多,多一些。谁比谁怎么少啊?少一些,少得多。 还有差不多等概念。

  3、想一想:初步运用所学知识。

  跑步的有86人,跳远的比跑步的少得多,跳绳的比跑步的少一些? 跳远的可能有多少人?跳绳的可能有多少人?学生选择后画圈,并说明白为什么这样选。88人(

  )、12人(

  )、76人(

  )。

  三、巩固反馈

  1、小红跳了38下,小男孩比小红多一些。小女孩比小红多得多。 男孩可能跳了多少下?画钩,女孩可能跳多少下?画钩 35

  42

  85

  42

  85 (

  )(

  )(

  )

  (

  ) (

  ) (

  )

  2、第2和3题,引导学生看清题意,认真思考后,再独立选择答案。选择后全班交流,并说说自己选择的道理。

  3、数学游戏, 猜数。

  同桌合作,

  方法:一人猜数,另一人语言提示。 例如: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 乙:是20吗?

  甲:不是,比20多得多。 乙:是70吧。

  甲:比70少一些。 ??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上,你感觉最快乐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

  五、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练习一(P、10)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掌握数的组成和写法。

  2、进一步体会“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差不多”的含义。

  3、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巩固数位的概念。

  4、能正确比较几个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

  理解五个词语的含义。 教学难点:

  写数、读数、比较 课前准备: 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指导第1题

  先让学生自己填写,再让学生说一说第4小题是怎么想的?

  二、指导第2题

  1、看图说说谁最多谁最少?

  2、用“( )比( )多得多,( )比( )多一些”等的句式说一说。

  三、指导第3题

  1、学生自由选择。

  2、说说为什么选这个数?另几个数为什么不可以?

  四、指导第4题

  1、师拨生写,同桌检查。

  2、选几个数说一说你为什么这么写?

  3、拿出学具,同桌之间进行你拨我写,相互检查,师巡回指导。

  五、指导第5题:拨一拨,比一比。 先师生间进行再学生间进行。

  六、指导第6题

  1、拿出卡片,让学生自由组数,并把数写下来。 2、同桌交流你组合成了哪些数? 3、说一说在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多少?最少的数是多少?并为这些数排排队。

  七、课堂总结。

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共3

  二、观察与测量

  单元教学目标:

  1、发展观察、操作、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2、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进

  行辨认。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4、体会厘米和米的实际意义,初步了解厘米和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5、初步学会估测和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观察物体(P、12)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 实物或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玩具汽车,学会观察物体 第一步:

  1、观察玩具汽车,学生分别站在汽车侧面和后面两个不同的方向观察。

  2、分别把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对着全班,让学生说一说这是谁看到的?

  3、小结: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时,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步:

  1、让学生站在玩具汽车的侧面和后面观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2、与同伴进行交流。 第三步:

  1、让学生观察书上的图,说一说。

  2、利用教室里已有的物品,进行观察物体。

  二、实践操作,巩固观察方法

  1、第1题:下面哪一辐图是淘气看到的? (1)、先说说淘和笑笑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 (2)、给淘气看到的打勾。

  2、第2题:它们看到的是哪一面?连一连。 (1)、说一说小猫和小猴看到的是大象的哪一面? (2)、连一连。

  3、第3题:看一看,说一说。

  先让学生自己读题按要求完成题目。再交流评议。

  4、猜一猜。 上、下、左、右、前、后都相同的是什么物体?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在家找一个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并做好记录。

  四、教学反思

  空间想象能力要想在一堂课中就有不错的表现,这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整堂课下来,只有那些基础很突出的学生才能基本掌握空间想象的方法,大部分同学还不能对某一物体进行想象,想象出从各个角度观察的结果。

  教学内容:桌子有多长(P、14)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能估计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能在刻度尺上正确读出物体的长度。 课前准备: 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疑问

  1、估一估、说一说: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2、小组讨论: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说明课桌有多长?

  3、小组代表发言,说明自己的方法。(用手、笔、文具盒、书、本子、橡皮等)

  二、学习厘米与测量方法

  1、疑问过渡:为什么我们同学说的数都不相同呢?该怎么呢?

  2、为了让我们得到数据相同,我们要用相同的工具来测量,要用相同的单位来计数。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认识尺子,学习厘米。 (1)、出示尺子,认识尺子。 (2)、认识刻度,学习厘米。先估计1厘米的长度,再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每两个刻度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也可表示为1CM。

  4、联系实际,说一说什么东西的长大约是1厘米的?

  5、动手操作:测量铅笔的长度。

  6、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与测量方法。

  7、小结测量方法: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三、实践操作,巩固知识

  1、第1题:先让学生估计并说一说大约数;再请学生进行测量;最后让他们看看自己估计得是否准确?

  2、第2 题:先估后量再填。

  3、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小熊量错的题目,说说怎样量才正确的?我们在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对于才一年级的学生,要在一堂课中掌握厘米的概念,还要学会正确的估算、测量,还是那句话,教材过难。 在练习中出现了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练习和书本的不配套。举例:看随堂??

  教学内容:我又长高了(P、16) 教学目标: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对米的概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1、师:去年我们参加了体检,大家还记得咱们的身高吗? 生:我的身高是1米21厘米。

  那我帮你量一量,有没有长高啊!长高了,1米25厘米。 得出课题米的认识。

  二、学习米

  1、估计“1米”大约有多长。

  2、感受1米的长度。(手臂或身高等)

  3、找一找,身边物体的长度有1米的东西,在量一量。

  4、猜想:1米有多少个厘米。 板书1米=100厘米,1M=100CM

  5、估计教室里物体的长度,然后在进行测量。

  三、实践练习,巩固知识。

  1、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是怎么想出来的。 题目:P16试一试。

  2、一张课桌大约有多高。 谁猜对了?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3、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4、学生观察图,然后独立完成。 完成后核对。 5实践操作。

  学生自己画出一条长3CM的线段。

  四、总结

  你这堂课感觉学什么对方最难。为什么?还有什么不动吗? 教学反思:

  整堂课,当我上到1米,在你身体的什么地方时?学生表现出了非常高的兴趣,但是,有趣教具的有限,学生不能全部进行感受1米的高度,我想如果一人准备一个卷尺,那效果可能会更好。

  教学内容: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能选用恰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教学重点:不足1米的部分如何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一、估一估、量一量

  1、让学生估计我们教室里黑板有多少长?

  2、师生测量。

  当出现不足1米时,学生讨论如何来表示。 得出可以用------米-----厘米来表示。

  二、巩固新知,形成技能

  1、试一试

  (1)讲桌的高是---米---厘米。 (2)板报的长是---米---厘米。 (3)门的高是---米---米。,

  学生先估测,再量一量,最后得出具体的数值。填写。

  2、练一练第1题,

  同桌合作,先估测,再进行测量,然后再把正确的数值写在数上。 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

  3、估计淘气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让学生仔细观察以后,再独立完成。 核对,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得。

  第二课时

  1、先让学生理解题意有,再算一算,最后交流自己的想法(小组) 内容是P19第三题。

  2、找一找,量一量。

  先小组里交流,谁比谁高,谁比谁矮?然后小组里进行测量。

  3、P19第5题。

  想让学生小组内进行,先估计,同学间再进行互量。讨论出测量的方法。

  4、实践运用。

  (1)多少人手拉手长度大约是10米? (2)到操场上走一走,10米大约有多少?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活动。

  三、课堂总结。

  说说这堂课你学到了什么?

  四、课后延伸

  回到家里,对自己家里的一些物体先进行估计再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