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心得体会 > 正文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篇

2022-10-27 09:00:00心得体会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分享的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篇,以供参考。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篇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1

  在过去的一年里,有许多收获和体会,下面进行总结;

  在政治思想方面:积极要求进步,听从科主任的工作安排,团结同志,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工作任劳任怨。

  在工作上,严以律己,较好的完成病房及门诊的各项工作任务。共主管病人约140余例;收住院病人60余例;积极配合科主任完成各种疑难杂症手术约80例。工作中团结协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加点,随叫随到,并利用节假工作中积极主动并认真完成主任交给的各项任务。同时在休息节假日中主动去探望每一位患者并与之进行交流,多次受到患者及家属的表扬。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一丝不苟的诊治每一位病人。没有发生过医疗差错,也没有病人投诉。专心致制书写每一份病例,无丙级病历。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同时受到科主任及同事的一致好评及认可。

  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学习有关专业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参加国家及北京市举办的学术会议,聆听著名专家学者的学术讲座,从而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能熟练掌握泌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的诊治技术。在科主任指导下帮助科室建立完善手术录像采集系统,收集病人的图像资料,便于在医疗临床工作及学术交流中更好的发挥技能,更充分的完善科研工作。积极参加下乡医疗工作。 在作风上,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领导,团结同事、务真求实、乐观上进,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今后要不断完善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积极进取,刻苦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泌尿外科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我在西藏,就可能挽救更多生命。”

“起初我只是一根微弱的火柴,现在我可以照亮更多人。”

  说这些话的人叫_,宁波姑娘。她扎根西藏10年,在当地建起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让患者不必再赴外地就医。8月2日,噩耗传来,_在四川苍溪意外去世,年仅37岁。

  10年前,她毅然选择入藏

  _是传说中“别人家的孩子”: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

  她与西藏的缘分要从一次旅游说起。2007年,她来到西藏,被当地的风景深深吸引。但途中发生的一件事,让她看到美丽背后的伤痛:基层缺医少药,一场小病夺去一条生命的悲剧不时上演。

  就在这个时候,_心底萌生了留在西藏的念头:“北京有50多家三甲医院,多一个医生少一个医生可能差别不大,但在西藏,很多生命可能因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当时,_刚完成北京协和医学院8年制博士学位的学习。

  2009年,27岁的_离开北京,成为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内科的一名医生。此后10年,她一次次往返北京和西藏两地,联络资源,进修技术,倾其所学为高原百姓解除病痛。

  建起当地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

  西藏人民医院海拔在3600米以上,自然环境恶劣,空气含氧量仅为海平面的60%左右,日常工作需要克服巨大的身体不适。_克服种.种困难,一头扎进医院为患者服务。

  2013年,_收治了12岁的藏族女孩卓玛,很快确诊女孩所患为白血病。但由于那时的西藏人民医院不具备医疗条件,_没能挽救小女孩的生命。

  这件事让_下定决心,一定要在西藏建立风湿免疫血液科。她向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求助。张奉春十分支持,很快带团队到西藏,捐赠了100万元的实验设备。

  2014年5月,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建成,彻底打破了西藏没有风湿免疫血液科的历史。

  入藏10年,_在临床工作中抢救的肺栓塞、狼疮脑病、噬血细胞综合征、肺泡出血等重症患者不计其数,很多治疗方式是西藏首例。

  2018年3月11日晚,由当时的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及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2017寻找最美医生”大型公益活动在央视播出,_获得“最美医生”称号,她还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

  意外来袭,生命定格在37岁

  今年4月,_离开了工作了10年的西藏人民医院。科主任白央不舍却也理解:“她想去另一个需要她的地方从头开始,就像她帮助西藏的患者一样帮助那边的患者。”

  白央不知道_的下一站是哪里。自_离职,两人联系不多,但彼此都挂念着。

  然而,意外偏偏在这时候发生了。8月2日,_与西藏人民医院的两名医生一同赴四川苍溪旅游,车辆不慎落水,3人均未能生还,她的生命定格在37岁。

  噩耗传来,大家都不敢相信。“她为我们做了这么多,她还有那么长的人生。”电话那头,白央的语气充满悲伤。

  协和医学院的师生也不敢相信。“她是2009届优秀毕业生,许多老师对她印象很好,大家都很敬佩她这些年在西藏的工作。”该校新闻中心一名老师说。

  在宁波的校友深感悲痛

  得知_离世的噩耗,在宁波工作的校友无不深感悲痛。

  宁波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单科曙是_的学弟。他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_是一个阳光积极、乐于奉献的学姐。

  单科曙和_结识是在2008年。当时,单科曙在北京协和医院交流学习。一次轮转科室,单科曙和_轮转到了同一个科室。“她的性格很好,作为学姐,她经常会带着我们一起工作,遇到问题,也会耐心教我们。”

“很多同学毕业后想留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可她却选择了西藏。燃烧自己,照亮更多的人,她的奉献精神值得敬佩。”单科曙说。

  同样感到震惊的还有李惠利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周颖。2007年,周颖考入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成了_的学妹。对于这位学姐,周颖虽没见过,但名字早有耳闻。“老师经常说起她,主动援藏,精神伟大。去年还听闻她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回学校,给毕业生做演讲,没想到今天却听这样的消息,太可惜了。”周颖说。

第十二届中国医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3

  如果留在北京,我会成为一名呼吸科大夫,我会做科研、评教授、退休、在院子里散步。

  可是,这样的未来能一眼看穿……而西藏有无穷的未知和无限种可能,我热爱未知。

  这是“中国好医生”__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的一句话,她放弃优越的城市生活,扎根雪域高原的事迹,曾经感动了无数人。然而8月2日,热爱未知的__,却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离世,年仅37岁,令众多网友为之哀痛惋惜。不幸离世。8月5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发布讣告称,该院风湿血液科主治医师、科副主任_,于2019年8月2日在四川苍溪县去世,终年37岁。另据澎湃新闻报道,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血液科工作人员介绍,__系因车祸去世。

  一位医生的离世,为何会让无数网友为之叹惜?因为这位37岁的年轻医生,有着令人佩服的人设:高考数学满分、自学掌握多门语言、协和医学院博士毕业。

  据了解__的人介绍,_在协和时曾是剧社、太极拳社的骨干。她能说拉丁语、德语、西班牙语、藏语,去过埃及、土耳其,伊朗、约旦。每次旅行她都孤身上路,途中结交许多朋友。她也很喜欢当老师、与人交流。

  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这样学历能力的她完全可以留在北上广等大城市,前途光明。然而_却毅然迈开人生大步,踏上雪域高原。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待就是十年。

  10年间,__建立起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血液科,填补了西藏自治区风湿免疫病的治疗空白,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风湿内科的教学任务,培养了当地一批得力医生。

  在这片高原上,她用一身白衣托起藏民的希望,用自己的真诚奉献改变雪域高原的医疗面貌,被中央文明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评为“中国好医生”,也曾获央视“全国最美医生”称号。“最美医生”_。图片来源扬子晚报。她的事迹曾感动了无数人。缘结西藏:为了生命

  2007年,爱旅游的_来到西藏,在西藏阿里地区南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交界的普兰县科迦村,_和当地村民聊天时得知,村里一位大爷患肺炎,生命垂危,不知如何用药。她了解情况后给老大爷做了诊断,并在当地药店买到对症药,让老大爷转危为安。旅途中,_发现,在西藏的一些边远地区还没有医生。“那一次旅行,我坚定了毕业后去西藏的决心。”

  当时,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了8年的_,颇得导师、国内著名肺癌研究专家李龙芸青睐。李龙芸在得知_的决定后,极力反对。“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不敢相信西藏很多地方医疗条件那么差,肺炎、胃肠炎就可能让当地老百姓失去生命。”_跟导师解释:“北京有50多家三甲医院,多一个医生少一个医生差别不大,但在西藏,很多生命会因为我的存在得到挽救。”

  毕业后,27岁的__辞别北京,加入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内科,成为一名内科医生。此后,_开始往返在北京和西藏两地,联络资源,进修技术。

  刚进藏的日子里高原反应严重,_硬是挺了过来。每天,她去病房查房,“如果一天不去查看,患者的病被耽误了怎么办?”

  她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狼疮脑病、血管炎危重症患者的生命,年接诊住院患者千余人、门诊患者数千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

  她的身影,还常常出现在那曲、当雄、山南等许多偏远地区牧民的帐篷里,并且参加驻村工作队帮扶樟木口岸医院。

  那曲一名患有白血病的16岁男孩经_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孩子父亲不会说汉语,提来一大袋草原黄金菇,一直追到了_家门口,非要送给她。

  日喀则一个24岁小伙患TTP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情危重昏迷一周后,被_从鬼门关拽了回来。得知_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最美医生”时,小伙子发了条朋友圈:“所有的感谢无以言表,今天她获奖了,实至名归!”

  建立西藏第一个风湿免疫科

  2013年4月,一名叫卓玛的12岁藏族小女孩,再次改变了_的职业规划。卓玛被确诊为白血病,当时的西藏并不具备治疗条件。即使_做出准确判断,依然没能留住卓玛的生命。_忘不了女孩跟她说的话。她说,一定要救救她,她未来还有很多理想。“我当时跟她说,一定好好救她,但最后没有实现我的承诺。”卓玛的离世,_很痛。她决定成立科室,不让卓玛的事件重演。

“面对病痛,如果你不能解决,病人是没有退路可走的。”当时,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工作了9年,_深知,自己所在的医院作为西藏最好的医院,是藏区很多患者最后的希望。这些患者推动_,必须把问题解决。“我们不是做学术,发个文章就完了。活生生的人摆在你面前,我不敢停下来。”

  _找到自己当年的老师、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张奉春教授寻求帮助。“当时,我觉得一个内地的高学历人才到那里去,很吃惊;她跟我说想在西藏开展风湿病治疗,又让我很惊喜。”张奉春说:“我跟她说,我一定帮助你把自身抗体的监测实验室建起来。”

  2014年5月,一个设施完备、诊疗技术齐全的风湿免疫血液科在西藏建成,彻底打破了没有风湿血液科的历史。_又牵头成立了西藏自治区医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她定期组织举办论坛,把内地的医生请到西藏,加强了内地专家和当地医生的交流,更把先进的医疗技术推广到藏区。“现在我们白血病相关检查都已开展,还引进了相应的药物,这在之前是没有的。”

  _坦言,如果在北京大医院,上面会有很多教授指引,自己跟着走就行,现在或许还是一个在教授呵护下的主治医师。“但在西藏,我不得不摸索着成长起来。科室里,还有一个都是年轻人的团队跟着我。”

“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个选择”

  2018年,在接受健康报记者采访时,_说“人生很多选择,但如果再来一次,我还是这个选择。”_总爱用“充实、快乐”来形容。

  深知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的重要性,_还承担起西藏大学医学院内科教学任务,年授课逾20课时。_曾经所在的大内科,现在已经独立发展出神经内科、肾脏内科、内分泌科等,她见证着医院的医疗水平越来越好。“我觉得最大的成就是带出了一个比较成熟的人才梯队。”_说,如果有一天自己走了,现在科室里的医生依旧能继续发展起来。_还学会了藏语,给当地老百姓看病一点障碍都没有了。

  2018年3月初,被选为2017年最美医生的_回到北京录制节目,她看望了当年的导师李龙芸。这位惜才爱才的导师,听闻_9年来在西藏做的事情,发自内心地为她骄傲。

  担任援藏医生并非一件易事。2018年,_曾作为优秀校友代表,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分享自己在西藏工作感悟:如果去西藏,固然会有很多未知的挑战,但也可能会有精彩的发现,而当时如果不去的话,年老时回顾自己的青春有可能会感到后悔。我不想后悔,不想留遗憾。

“每个人的人生追求不一样,在北京大医院做高精尖的事情,是造福患者。在西藏,为特别基层的老百姓服务,给他们看病,也是造福患者。”这个在雪域高原上豁达、敬业、无畏的女性,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行医之初许下“矢志不渝、救死扶伤”的诺言。

  友人称,她是一个纯粹、有大爱的人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_高中时期的同桌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那时候的她胖胖的,每天都笑眯眯的,可以做好多俯卧撑,像个男孩子。她的高考成绩是意料之中的好,因为她就是 ‘学霸’!后来她学了自己喜欢的专业,毕业后去西藏,我并不意外,她就是这样一个纯粹、有大爱的人。”

  2012年国庆假期,喜欢旅行的_独自前往新疆游玩。一位协和医院的援疆医师和妻子恰好和她相遇,攀谈起来,才得知这位师妹毕业后去了西藏工作。“我们以为她只是去援藏一年而已,她说不是,是想一直留在那里;问她为什么,她说喜欢西藏,(之前)去玩过一次,就想一辈子留在那里做医生。”这对夫妇中的妻子对南都记者回忆,_当时留着短发,皮肤黝黑,讲话温柔却有力量,能感觉到她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昨天晚上我先生跟我说,他的一个在西藏工作的师妹去世了,我一看介绍才发现是她。很震惊也很难过。”

  此外,不少网友感到十分痛心,感恩这位美丽的天使给人间带来的美好,也希望她能一路走好。

  37岁的你,

  自律、谦卑、勇敢、纯粹

  最美天使,

  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