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观后感 > 正文

2021感动中国的个人观后感3篇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700

2022-05-28 08:14:00观后感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整理的2021感动中国的个人观后感3篇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700,以供参考。

2021感动中国的个人观后感3篇 2021感动中国观后感700

2021感动中国的个人观后感1

  “分毫”指的是数量较小的金额,“千万”指的是数值极大的金额,两者分别可以看作穷人与富豪。分毫积攒往往是节俭朴素的人,千万捐献则往往是慷慨大方的人——而“分毫积攒”并“千万捐献”的人,大概也就只有这对夫妇了。

  为何这对夫妇如此让人感动?

  他们一分一毫地积累着财富,若不知道他们的最终目的,也会被他们的坚持不懈惊叹到,他们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因为羡慕别人整日大鱼大肉、饰品衣服多如山而抛弃另一方一走了之,反之,两人之间的浓厚感情是任谁也抹不掉的,与当今社会男男女女频繁交往分手、动不动离婚的塑料感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让人们感叹夫妇善良本性的同时,对他们忠贞不渝、白头偕老的爱情感到羡慕。

  一生省吃俭用的夫妇俩,一直都过着朴素清淡的日子,一套绒睡衣穿了大半辈子。一般人“分毫积攒”,都是在一定的时间内想积累为数不少的财富,而获得旁人的羡慕目光,保住自己的面子,炫耀钱财、夸耀自己的经济实力,表面上斗志昂扬满面红光,实则心中空荡没有些许深刻的思想。又或是见到了什么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想存钱去买些尝尝鲜,这也许包含了自身的强大毅力与独立自主的优秀品质,但与这对夫妇几十年如一日的积攒相比根本是小巫见大巫。

  如若仅仅只是标题中的“分毫积攒”四个字,那也不会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千万捐献”似乎一直被认为是富豪的专利,大概是人们条件反射地认为只有钱多的人才会愿意捐如此大数额的款。而如今这一对夫妇俩不同于常人的做法,着实立定了人心难测的定论。

  夫妇俩捐献的巨额财富,光是数值就足够让人感动,而了解了他们艰难的积攒经历之后,更是不禁让人站起为他们鼓掌,为他们献上鲜花与掌声。最可贵的品质并非是如复一日的积累,而是愿意抛弃自己的荣华富贵去帮助那些穷困潦倒的人们,给予他们改变人生的机会。当全场观众掌声雷动之时,一时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能让人们感动到如此地步的,大概就是这些平凡却又善良节俭的纯朴百姓吧。

2021感动中国的个人观后感2

  “我的动力来自于疾病对生命的威胁。”钟南山教授的一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钟南山——一位著名的胸肺科大夫,他主要研究的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关于这种慢性肺炎疾病,它并不像高血压、糖尿病可以提早发现,提早干预并提早治疗,而是慢慢的损害着肺泡,当你慢慢感觉呼吸困难时,这已经是中后期了,且只能靠着呼吸机来维持生命。因此,许多人并不愿意来承担这个方面的医疗职责。但是,钟教授却在众人推脱的情况下站了起来,勇敢的选择支撑起这方面的研究。“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给世界留点什么东西,他就算没白活。”钟教授感慨道。

  2004年的他曾经因为透支严重而得了心肌梗死,在身体中装了一个支架才能正常活动。所以,他一边坚持做运动来维持身体健康,一边又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关于肺炎的工作中。对于他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多一分钟的工作,也许就能多研究出一种医治肺炎的方法!“发现,创新,要有这个指导思想,中国的医学才能进步!”他一直秉承这个信念,为中国的医疗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回想起今天的社会,面对着新型冠状病毒,许多医护人员不畏艰苦,自愿申请抗击一线,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尽力地奉献出自己的力量。在她们的身上,无不体现出舍小家、护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但是,也有一些人为了一己私利,竟在这个紧要的关头出售假冒口罩,不戴口罩四处乱逛,扰乱着社会的秩序,这是要受到道德的谴责的行为,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行为!!

  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作为新一代的青年,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应当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1感动中国的个人观后感3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看完各家媒体对黄文秀事迹的报导,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现代社会发展的节奏太快,快到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初心,甚至不知初心为何物。可能多数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在孩提时代,说起自己的人生理想,那一定是要成为伟大的数学家或者科学家,为整个人类的发展做贡献。而随著年纪的增长,思维以及认知的具化,理想渐渐成为考一所好大学、找一份好工作、经济独立、独善其身.......所有生活的零碎,都不再能够拼凑得起最初梦想的蓝图。也许是因为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越来越浅薄,也许是因为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也许是对于人生的意义、人生的价值的认知超越不了“小我”。而黄文秀的事迹,正是能够让我们在感动、感慨的同时,从这些情感碰撞中再去找到自己的初心,用榜样的力量荡涤灵魂、砥砺初心、呼唤担当。

  时代呼唤党员干部的担当。黄文秀在扶贫日记中写道:“一位世界著名的社会学家说过,‘一个国家的落后在于精英的落后,而精英的落后在于嘲笑民众的落后’,我们党深刻明白这个道理,从而提出要教育扶持一批人脱贫,并且扶贫要扶志和扶智,这样一个切实为群众谋发展、谋福利的党,我怎么能不响应号召呢?”广大党员干部,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更是要以身作则,树立为人民服务、建功立业的决心和信心。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要不得,畏手畏脚怕出错而不做事要不得,纸上谈兵不深入群众、不深入基层调研要不得,“数字”脱贫和虚假脱贫更要不得。我们肩上担负着使命、责任、信仰、人民群众的期望而负重前行,前行的路上或许荆棘满布,或许有过不被理解、不被接纳,但又何足无惧,当一个人的思想强大到足以凌驾时间与空间,当一个党员干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作为自己的追求,忘“小我”而追求“大我”,便可以做到宠辱不惊,便可以做到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时代呼唤青年一代的担当。现在很多青年学生从小就生长在两代人给他们搭建起的“温室”里,对于人生的规划可能更多的在于实现自我。因此,“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种在少年时代就树立起来的宏伟志向、为国家和民族而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对青少年的核心价值观引导中显得尤为重要。黄文秀身为北京师范大学的硕士毕业生,毕业后没有贪恋大都市的繁华,没有衡量个人的得失而选择一条可能更开阔、更安逸的道路,而是选择回到家乡、反哺家乡、建设家乡。笔者认为,黄文秀事迹也应该宣传到更多的学校、更多青年学生的视线,不是说简单的鼓励广大青年到基层去工作,而是为了引导青年一代的价值观,是要他们博览群书、全面发展、求真务实、不断增强自己的综合素养,引导他们树立更远大的人生理想,为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由此,国家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