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写范文网欢迎您!
当前位置:首页 > > 工作范文 > > 工作总结 > 正文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初中作文教学总结)

2022-07-05 03:02:56工作总结

  为了让我们的社会实践工作不断发展、前进,总结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定期做好工作总结,会让我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你知道怎么写吗?下面是范文网小编收集的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初中作文教学总结),以供借鉴。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初中作文教学总结)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共1

  学科

  小学语文

  序号

  HA-5503

  开启第二学段习作的动力系统 【内容摘要】第二学段孩子处在习作训练的重要阶段,如何开启这一学段孩子习作训练的动力系统,让他们感觉写作其实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笔者就如何帮助孩子积累素材,抓好片段描写,做好作后讲评,培养孩子主动修改的能力这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关键词】素材片段作后讲评主动修改动力系统

  小学第二学段习作教学是低段“乐于表达”和高段“学会表达”的阶梯,是低段说话写话到高段命题作文和自由作文的过渡。这个阶段的作文训练是学生作文训练的重要阶段,它能直接影响到学生将来进一步的作文水平和语文学习质量的提高。因此,关注第二学段孩子习作的完美过渡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这个阶段我们的习作教学将承担怎样的任务呢?细读2012年版的《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我的脑海里跳出了这几个关键词:“乐于表达”“分享快乐”“积累运用”“修改词句”,可见这个阶段习作教学的首要条件是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渐渐地爱上写作,在孩子的心中播下一颗文学的种子。 自从笔者担任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发现很多孩子因为由原来的写话上升到写篇,普遍有畏难情绪,有些孩子不会自己发现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总觉得无话可说,有部分后进生作文三言两语,记流水账式的,文中的人物几乎都是“哑巴”,孩子的作文缺少生命的活力,写作几乎不能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刺激和激情。为此,我构建了“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动力系统,这个系统中有许多助推因子,发挥好这些因子的作用,学生的写作动力、写作热情能长久不衰。

  动力因子之一:积累素材推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真正的写作第一要紧的能力是发现、积累写作素材。孩子头脑里的素材丰富了,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这样一来就推动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素材犹如等待下锅的“米”。学生只有解决作文的“内容”,才有动力去面对“技术”,才有可能兴趣盎然地尝试写作。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就是写作的金矿,我们该怎样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金矿呢?

(一)告诉学生写作就是写自己的“大事”

  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告诉学生,第一位要迎合的,是自己的喜怒哀乐、自己的想法念头。生活中哪怕是那些芝麻小事儿,也能当作文来写。

  你肚子痛了,那是你的大事;你和朋友吵架了,那时你的大事;你买了件称心如意的衣服,那是你的大事;你被某个同学气个半死,那是你的大事;你考试满分,那是你的大事;你说服了某个学生,那是你的大事??每一天,你都在演绎着属于你的“大事”。写作就是写自己的“大事”,哪怕这些“大事”在别人来看是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

(二)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

  你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和我的敏感点、兴奋点、痛点,怎么可能一样?作为语文老师要帮助学生发现他的写作上的敏感点、兴奋点,鼓励学生挖掘自己独特的写作金矿。

  那么这个年龄段孩子普遍的敏感点、兴奋点在哪里呢?通过三年级一学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我发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新奇时尚的事物感兴趣,生活中喜欢通过游戏与同伴交往,特别喜欢想象。

  这表现在习作中也是一样,三年级上册一至八单元的习作训练中,学生对第一单元《写写我的课余生活》、第四单元《观察中的新发现》、第七单元《编写童话故事》,写作兴趣特别浓厚,激情特别高,写出来的作文也特别出彩。我想这些写作素材就是学生写作上的兴奋点、是他们感兴趣的。我们教师要走进孩子的世界,多着眼于孩子的兴奋点,帮孩子挖掘写作素材,推动学生的写作兴趣。 虽然同处一个年龄段,但不同的孩子生活经历不同、心理特点不一样,往往又有自己的个性。 例如:来自农村的孩子,对饲养小动物、钓鱼、打板栗等田园生活特别熟悉,这就是他写作上的兴奋点,抓住这个点帮他确立写作素材。

  再如:之前教过一个学生,他的作文很糟糕,不只是错别字连篇,四年级了,只能写一百多字。一次,他写自己玩电脑游戏、设计游戏程序错别字依然很多,却写了四百来字。我很欣喜,同他聊天,发现他的“写作金矿”在电子产品方面,只要是跟此有关的他都能百分百投入。我鼓励他发掘自己的“生活金矿”。每次都能写三四百字。他很兴奋,对写作有了信心。

(三)“每日简评”是积累素材的最好载体

  学生每天用三五句话简要记下一件事情,我给它却名为“每日简评”。每日简评对第二学段孩子习作好处有:第一:降低了起始阶段的难度,每天写很长的日记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负担,每日简评短小而精悍,学生心理没压力,乐于去写。第二:起了积累的功能,孩子的心智特点是记得快往往也忘得快,像这样让学生每天“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动动笔,留下写作素材,学生再去写作文的时候就有“米”下锅了, 我班的“每日简评”有三个组成部分: 1.日期、天气和心情指数。“心情指数”,即学生记录事件时的心情,依据写的心情,标上1至5个表示生气、高兴、烦恼、哭泣的人物简笔头像。“简笔头像”,第一次写时交给学生。标“心情指数”,学生自然会回顾、回味事件中的情绪度,情绪越浓,越能写出好文章。画“心情指数”,也给“每日简评”,加入趣味。三年级孩子很喜欢画画,对此他们总是乐此不疲。

  2.题目。“每日简评”要有题目,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拟提能力其实是一个很重要、很现实的写作能力。一本好书,一篇好作文,要有个好“题”。每天,在黑板上开出个“好标题集锦”,每日上墙更新,能激励同学,同学间也能相互学习、借鉴。

3.简要记录素材。可以简要记叙事件的全过程,相当于概括全文;也可以详写事件中的某个细节,有了这个细节,学生也能够把整个事情回忆起来。

“每日简评”使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展学生筛选材料、发现材料的能力。强化学生关注生活的意识,进一步推动学生写作的兴趣和素材的积累。自从有了“每日简评”,每当写周记的时候,再也不会为没有什么可写而苦思幂想,到“每日简评”里提取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即可。

  动力因子之二:以文为本从写好片段入手

  一篇好作文,往往由一个个好的段落构成。如何写好片段是这套动力系统中的助推因子。段落写好了,有助于整篇文章出彩。

  以教学文本为本,进行片段训练 第二学段是习作的起始阶段,学生难免不适应,有些学生甚至产生畏难害怕情绪,他们根本不知道该写什么、怎么写,针对这些情况及这个阶段学生自身特点,仿写便是指导学生写作的一条捷径。

  模仿本就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学说话是从模仿中得到进步,他们言行举止都是模仿中学来的,利用儿童的这种天性,将它应用于阅读教学中的作文训练——仿写,将是一种快捷行之有效的方法。

  仿写仿什么?文本就是最好的范例。第二学段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它们有的段式结构明显,有的语言形式特别,是学生模仿训练的最好范例。这样让学生在作文练习时有了一定的依照和借鉴,不至于照抄,又可以锻炼学生掌握词语的应用能力,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初期写作文的难度,有益于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 1.模仿段式结构进行片段训练

  第二学段常见的段式结构归纳举例如下:

  总分段式: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来自三年级文本《秋天的雨》,围绕第一句话,分别从秋天的雨给大自然带来不同的颜色具体说明)

  并列段式: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来自三年级文本《美丽的小兴安岭》,文章抓住树木、积雪、溪水、小鹿并列的四个方面来描写小兴安岭春之美)

  承接段式: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来自三年级文本《蜜蜂》,运用连接词按一定顺序介绍放蜜蜂的过程) 常见的段式结构比较多,下面我就如何模仿总分段式来进行片段训练举例说明。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一处景物》作文指导课,我没有急于让学生写作。先出示《桂林山水》中描写漓江水的一段,让学生朗读这段话,观察这段的结构特点,形成结构意识,然后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漓江水的特点的,使学生明白作者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漓江的水静、清、绿的特点。模仿这样的段式结构来描写校园一处的景物:一架紫藤,学生写起来就非常得心应手。

  有学生写道:冬天紫藤的枝干真是千姿百态啊!有的像一根根柱子,粗壮得几个人合手都抱不过来;有的枝干弯弯曲曲的,远远看去枝条细得像一根根头发丝;有的枝干上还生长了许多小疙瘩,就像孩子撅起的小屁屁。这段仿写不仅掌握了总分段式写法,还抓住枝干的特点,描写时运用了很多表达方法,写得非常生动有趣。 2.模仿言语形式进行片段训练

  三年级文本《陶罐和铁罐》在语言表达上有个鲜明的特点,对话特别多,在描写对话时提示语的运用灵活丰富。我让学生先自读文本中的所有对话,然后根据提示语在前、在中、在后的顺序进行归纳,体会不同形式的好处。然后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片段训练。联系《好汉查理》,让学生写一段杰西说服爸爸把漂亮的长刀作为礼物送给查理的对话。有学生写道: “爸爸,你能把这把长刀作为礼物送给查理吗?”杰西边说边睁大眼睛看着爸爸。 爸爸奇怪地问:“为什么?这可是我最心爱的?”

“这个暑假查理每天陪我在草地上玩,和我一起背诗,带给了很多的快乐。”杰西边说边拉爸爸的衣角,“你不是经常教育我要懂得感恩吗?” 爸爸听了杰西的话,满意地点头:“看在你这么懂事的份上,我就答应了。” “爸爸万岁!”杰西高兴得大叫起来。

(二)以学生的作文为本,进行专项训练

  批阅这一学段学生的作文,不难察觉许多学生对于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场面等片段的描写有所欠缺,或文中的人物成哑巴,或文中的人物动作单调,或文中人物表情不丰富,导致学生作文写不长或者不生动。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把一件事写下来的能力,只是很多同学苦于写不生动细腻,这时教师就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以学生的作文为本,对学生的描写力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更优质的果子,品味艰辛付出后成功的喜悦。此处,以如何训练学生的“动作力”为模板进行说明。

  小学生写作文,说话句的练习,相对容易,只要把耳朵听到的口头的话,变成书面的话,基本就成了个模样。动作,要用眼睛看,看了之后,再用脑子想,转化成内部语言,内部语言再转化成外部的、写出来的话。写动作,最大的问题是“笼统”。我们的训练主要目的在于“去‘笼统’”。

1.运用慢镜头,分解动作

  写人的动作,将“一个”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动作,才能给读者历历在目的感觉。要大胆地分解。起初,那分解的动作,有点像机器人,不流畅,没关系,多练练,就熟了,连贯了。

  例如:他把篮球往上一扔,进了。 原因何在?“一扔,进了”,不能将这动作一步步分解。经过点评指导,其中一位同学就写得好多了: 他猫着腰,篮球在他手下,前后左右不停地弹跳,两眼滴溜溜地转,寻找突围的机会。突然,他加快了步伐,一会儿左拐,一会儿右冲,突破了层层防线,来到篮下,一个转身投篮,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不偏不倚,落进了篮筐。

  世界级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里要写到一条狗,他一时找不到狗的感觉,就学着狗爬啊爬,叫啊叫,寻找感觉。一个大作家为了把狗的动作写好,居然学着狗的样子爬、叫。哪天你写作文,写不下去,写不细致,就用此法宝。 2.写出动作里的个性

  写动作,要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你可不能把班里的调皮蛋写成小秀才。记得元旦前夕,我班开展了包饺子活动,在吃饺子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两个性格截然不同的同学吃饺子的样子。 其中一位同学,她写:

  你看可儿,快速地从碗里夹起一个饺子,张开大嘴,整个儿都放进了嘴里。她腮帮鼓得圆圆的,一口下去,,饺子馅都调皮得从嘴角露出来了。我刚眨了下眼皮,只见第二只水饺又跳进了她的嘴里。 另一位同学,他写:

  只见郑婷慢悠悠地从碗里挑出一只饺子,用筷子夹起仔细端详,然后细小的牙齿再轻轻的一咬,一小半饺子落到了她嘴里,细细地嚼着。

  每个人物的个性不同,吃饺子的吃法、吃相也不同,吃饭、读书、写字,表面看差不多,仔细看,很不一样。“那个人”的吃饭,和“这个人”的吃饭,动作有什么不同,能看出来,写下来,才算你入了门道。

3.选准动作点,着力写能传递感情的动作

“人的情感,能用语言来表达,也能用表情来表达,还能用动作来表达。”动作,不只是“动一下”,动作里有感情。写作文,你要清楚,整篇作文,你要传递什么感情。跟这份感情有关的动作,要用力写,细致写;跟这份感情没什么关系的动作,可以一笔带过,可以省略不写。例如; 悦儿不舒服,趴在桌上,我走过去,摸了摸她的手心,又摸了摸她的额头,再将自己的额头贴在她的额头上。

  这一连串动作里传递的是什么感情? 大家说,是老师对悦儿的关心。

  就这一细节来说,跟“关心”有关的,要细致写、用力写,才能把动作里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才能感染读者,才是好作文。 动力因子之三:作后讲评绿色无污染 “作前指导”和“作后讲评”,作文课的两大类型。当前流行的课型是“课前指导”,好心的语文教师从材料选择到内容安排,从作文提纲到文字修饰,从详写到略写。从头到尾,不厌其烦,面面俱到。然而许多一线的教师也有这样的困惑:指导的太多,学生作文从“创造的艺术”跌入到“僵化的技术”的深渊里,大多数作文都千篇1律,大同小异了,缺少惊喜。指导得少,又担心孩子写不出来。 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塞弗尔特说:“我为感到自由而写作。”写作没有自由,世上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家,也将失去无数优秀的作品。针对目前这种现状,我想何不让学生先自由写作,给他们广阔的写作空间,然后再针对他们习作的优缺点做详细讲评,评在学生的疑惑处,导在学生的需要时,让习作讲评成为一场及时雨,学生会更受用。重视“作后讲评”吧,它“绿色无公害”,它顺应学生写作的步伐,它必将调动孩子作文学习的动力,为孩子作文学习的动力系统保驾护航。

  学生的作文是讲评课的文本依托。上讲评课,第一要紧的,是认真读学生的作文,从中提取“亮点”“缺点”“训练点”,做到心中有数,确保讲评课的实效性。上好讲评课重点做好三件事:

(一)欣赏为先,让孩子享受到习作的快乐 孩子好不容易写完作文,最需要的是热情而真切的赞美。试想,当学生拿到批阅过的作文本,看到自己的文章被改得面目全非,看到“语句不通顺”“重点不突出”的评语时,哪会激起他再次写作的兴趣呢?每个学生都需要成功的体验,特别是第二学段的孩子作文刚刚起步,为此我有两个小招: 1.大声朗读好句和作者的姓名

  讲评课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大面积欣赏学生的作文,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是抓“好句”,写好一句话,写精彩一句话,每个学生努力一下都能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欣赏,才能激发每个孩子的写作激情。将学生作文中的好句子展示出来,大家一起朗读,朗读句子和作者的姓名,小作者听到同学朗读他的句子和名字,作文带给他的尊严、自信和荣耀,一定会使他对作文产生新的认识和感念。其他同学念着小作者的名字,内心也会羡慕并期盼下次念到他的名字;每一个“期盼”,都激发了孩子“我要写出精彩句子”的动力。 2.猜猜“这句话精彩在哪里?”

“欣赏”环节还要评,让学生知道这不是廉价的表扬,它有实实在在的依据。这个学段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新鲜刺激、富有挑战。顺应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故意让孩子猜猜,“老师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这句话精彩在哪里?”学生特别愿意帮老师解决难题,于是班里往往会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在热烈的争论中,孩子们不经意地积累了很多好句、富有新鲜感的词句,也成为以后模仿和写作追求的方向。 我来挑刺,让孩子关注习作中的不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百剑而后识兵器”,对于刚刚步入写作征程的儿童,从言语发展的长远看,需要教师有目标、有计划地训练。评讲课上,我们要欣赏学生的优秀之处,同时也要为学生的作文“挑刺”,要关注学生作文中的共性问题,引导学生修改。 1.帮孩子整理出常见的“作文病”

  孩子写完作文后,总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有的是“句病”,有的是“段病”。“句病”,不是作业意义上的“病句”,而是写作意义上的语言的准确、顺畅、干净、利索。我在班里准备了一本“班级病例本”,上面记有具体的病例和解决的方法,一段时间下来供全班同学总结学习,并改进。学生常见的“作文病”有:“的”病、“我”病‘“心想”病、“关联”病、“开头病”、“然后病”等等。知道了这些常见的“作文病”,孩子写作文的时候会特别留心,慢慢地,孩子作文中的刺也就会越来越少。

2.讲评要选择典型病例 一次作文中,“病”不会只有两三个,会有六个、八个、十个。教师要删选,每次讲一两个典型病,引导学生精心修改。每节课主治一两个“病”,复诊旧病,十节课,一学期,一学年,学生的语言就会准确、顺畅、干净、利索。

  如我发现学生在创作写人的文章时,总喜欢写上一大段外貌描写,从头发、眼睛、鼻子、嘴巴、皮肤、身材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地描写,且这些描写大多是套话,如“一头乌黑的头发”“两道浓浓的眉毛”“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樱桃小嘴”“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的身材”等等,这种“公式化”“脸谱化”的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的特点毫无作用。 怎样才能避免这一弊病,把人物外貌描写好?讲评时,我专门引导孩子对外貌描写进行专项修改,为孩子提出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法。

(三)训练为重,为学生作文提供磨砺的利器 讲评课,不只“讲讲”“评评”,还要“练练”。“练”就是将作前指导的活儿,移到作后来讲评。

  讲评课的练主要来自两处:

一、从学生写得好的地方引申出来,某学生的神态描写好,一起来学学,练练。训练点从课文、优秀作文选中引出的例子,学生有畏难感,从同伴从文中来,学生觉得“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

二、学生写的不好的地方引申出来,好几个同学缺少动作描写,老师创设一个场景,大家一起练一练,学一学、写一写动作。教的是学生需要的,有心理认同,练习效果自然不会差。

  例如:这次我班举行了圣诞大Party活动,活动后孩子们自由地写了作文,就在打扮圣诞树这一环节,有些同学描写特别简单:

  只见两个男同学把一棵高大的圣诞树抬进了教室,于是大家围着圣诞树打扮,不一会圣诞树上挂满了礼物。(小作者没有把打扮的过程,动作细致地描述出来)

  于是我以此为训练点,引申出来,大家一起来练习如何把动作写具体,学生特别投入。 动力系统之四:主动修改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 学生作文没有长进,不是“少写”,一个星期能写一两篇正规作文已经不错了。老是不断低水平重复自己的人,永远创造不了“精品”。所以作文教学要从追求“数量”走向追求“质量”,要从“写多”转向“写精”。 如何写出高质量的精品作文?我想:“不断修改”这一方法是毋庸置疑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对于写作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许多语文老师都有这样的同感,你对学生提出修改的意见,希望学生能好好修改,学生总是马马虎虎地交差,不太能达到你期待的那个水平。学生内心深处不接受“修改”,拒绝“修改”。如何变学生的被动修改为主动修改,有效地刺激学生的修改热情。在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建立激励机制,激起学生修改的动力

  学生只有品尝到修改后的乐趣,才会去主动修改,那修改的动力在哪里?发表。这是许多学生都梦寐以求的。目前告诉学生发表的阵地有四处:班级展示台、班级博客、校园展示区、各大报刊杂志。想要发表,学生就需要不断修改,就这样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这个循环的保障就是建立一套激励机制。这套机制分三类:入围券、最佳入围券、顶级入围券。每次得到入围券都可以有积分,分别是100分、200分、300分。 获得入围券的同学可以在班级展示台或者班级博客上发表文章,获得最佳入围券的可以在校园展示区发表文章,获得顶级入围券的同学可以把文章发表在各大报刊杂志上。这样金字塔式的激励机制,不仅考虑到了满足不同层次孩子的成就感,而且又让觉得富有挑战性。 学生获得的积分可以到班级图书室购买图书的观看权,我让几个图书管理员根据图书的价格分别贴上了分数的标签,学生可以用自己辛苦获得的分数去购买图书,这样一来又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有的孩子作文入围的篇数多,就可以买到比较多的图书,然后和同学一起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验到了无比的喜悦和成功。

  为了赢得更多的发表机会,为了能看到更多的图书,孩子每次都会认真写作文,并且自主积极地修改,还会主动在同学间相互修改,修改的热情高涨,真正变“要我改”为“我要改。”

(二)具体教给孩子修改的方法,培养自改能力

  只有学生自己才最清楚、明白所经历的事,最清楚、明白内心的感受,只有学生自改,才是最充实于自我的本真。作者才是第一修改责任人。所以要多鼓励学生在作文本上反复修改,哪怕改的“面目全非”。 1.自改的前提是“读”

  讲到修改,很多人想到读。的确如此,叶圣陶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老舍说:我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所以在孩子修改作文的时候,我总是鼓励孩子要多念,在不同的时候念,念给不同的人听,有许多修改点总是在念的时候暴露出来了。 2.要让孩子明确“读什么” 修改离不开“读”。读,是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边读还需要边思。写好了文章,要让学生知道念什么:有没有“开头”病。有没有“记得有一次”病,有没有“说”病,有没有“关联”病、有没有“标点”病?? 3.告诉孩子“边读边做什么” 教给孩子“调”、“补”、“增”、“删”、“换”五法。从学生的作文出发,一个一个地讲给学生听,一个一个地“改”给学生看,“补”给学生看。“增”给学生看,学生才会有感觉,才知道“调”、“补”、“增”、“删”、“换”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才能运用,进而提高自改能力。

  修改能力在这套动力系统中起着保障性的作用。如果你的学生对着自己的作文,如痴如醉、忘乎所以地修改,作文教学还需要老师费神指导吗?你还用担心学生的作文写不好吗? 一个个孩子是那么鲜活,千万别让孩子觉得写作是件烦恼的事。让我们通过四大动力因子,开启第二学段孩子习作的动力系统,让孩子乐于表达,善于表达,在品尝写作艰辛的同时,更能享受到写作成功的喜悦,让孩子的写作驶上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语文教学通讯

(2012年7到8月)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管建刚福建教育出版社)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共2

  中段作文教学中的“做”与“读”

  _____教学论坛

  张晴

  人常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小学作文教学,也要有整体规划。从教自今,我基本上都从事语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难题。这不仅是小学生的同感,也是教学重点。

《课程标准》对中年级的作文教学提出的目标是:学生开始习作,要不拘形式地写出见闻、想象,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乐于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对于这段话我是这样理解的:中年级作文不受文体束缚,也不受篇章束缚,重在自由表达,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要爱护学生想说就说、敢说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在这里我就这个话题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1、先做后写。

  都说“学习即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从生活入手,获得鲜活的语言,始终是作文的源头。学生最不善于“说谎”,如果要他们写他们没有经历过的东西,他们就只好“胡编乱造”,文章必将漏洞百出。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做,就是直接参与,做是学生积累材料的最好途径。大多数的好文章都是作者亲身实践后写出来的。为了让学生掌握好第一手资料,平时要重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活动,引导他们留心观察活动的过程,然后布置学生作文。比如第五册有个单元的作文是《我学会了??》,在开课伊始,我通过引题这一环节,让学生补充习作题目,(拖地、游泳、踢毽子、骑自行车、洗碗、放风稳、洗衣服、炒鸡蛋、煮饭、??)我的目的一是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二是开阔学生选材的思路。从学生的回答中发现学生的选材很广泛,因为如何选材,选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合写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大难点,解决了这个问题,习作就会简单多了。为了落实先做后写,我布置学生回家学做家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看清家长是怎么做的,听清家长是怎么说的,及做的过程。

2、以读带写,

  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例子。”的确作文教学也应抓住这个例子不放。一般来说,作文由不会写到会写,由写不好到能够写好,都要经过由仿写到创作的过程。特别是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从学生熟悉的课文着手,减少习作的坡度。以课文内容为凭借,孩子们能在熟悉材料的基础上开始对材料的积累。教学时,应充分运用教材自身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单元课文的训练重点,明白本单元学习的任务,抓住范文,重点讲,讲详细,讲精彩。引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精读佳词好句的同时,去模仿一些优美段落的写法来进行训练。如:学了课文《松鼠》第一自然段后,学生在细读之后,了解到松鼠的样子很讨人喜欢。抓住“美丽、灵活、敏捷、灰褐色、毛茸茸等词语反复朗读,并安排学生仿写一段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学生模仿课文片段的方法:先总写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再具体从面孔、眼睛、皮毛、尾巴等来描写。基本能运用此方法。

  中年级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在平时,要多进行听说读写做的尝试,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写作兴趣,让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乐于在作文中尽情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独特感受,写出一篇篇文笔优美、情辞真切的好文章。这是我和所有老师的共同心愿。

小学中段作文教学工作总结共3

  浅谈农村小学中段作文教学

  长寿区邻封镇焦家小学校:高汝明

  学科:语文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水平和素质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农村小学由于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原因,作文教学水平比城市小学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导致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无疑影响着素质教育的整体推进和教育改革提高国民素质的宗旨,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改变这一现象以提高农村作文教学的质量,让农村小学生的作文写出特色,化不利为有利,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 农村小学生 求实 创新 特色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中年级的习作明确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这些目标对于小学中段的作文教学来说,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愿望,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写作文。

一、作文现状

“当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着那堆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我就头疼,如果不用批改作文,我们语文教师就轻松多了。”很多语文教师聚在一起时常颇有同感地议论,学生作文水平低下,教师害怕改作文,学生抄袭优秀作文,

  1 应付了事。如此恶性循环,后果不堪设想。

二、原因分析

1、内容受限制

  由于农村小学生相对于城市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要少得多,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市学生比。眼界的狭小,可供阅读的书籍的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内容虚假化,意义拔高化。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没有亲身经历,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

2、写法指导不得法

  部分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学生作文思维发展规律,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使学生本有的一点作文兴趣,被这一大套高标准的写作艺术弄蒙了,灰了心,以后见了作文就头痛,被迫写出的作文不可能很优秀。另外,很多语文教师把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把作文教学当作软任务。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把按教学计划教完课文作为硬任务,并且尽心尽力地去教完教好,因为它与考试有极重要又很明显的关系。而把教作文当作软任务,也就是说,多教几次作文,少教几次作文都无防。当然,这和目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一味为考试而写作,势必使学生失去了对写作的热情。

3、父母的关注欠缺

  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低的一个重要因素。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城市里的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较好的

  2 引导。而在农村,一般的父母只要求自己的孩子考个好成绩,至于孩子的语文水平,特别是作文水平是不关注的。长久如此,孩子们就会这样想:连父母亲都认为作文是不重要的,那我何必花太多时间在上面呢?这样,无形当中父母的态度又是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养成的致命一击。当然,因为父母自身的文化水平的限制,他们在这方面有时也是力不从心的。

  总之,在求升学率的大环境下,作文成了最大的牺牲。虽然“素质教育”已经呼吁多年,但总体的情况未见好转。这点在农村表现最为明显,因为大部人把读书作为农村孩子的唯一出路。因此,农村孩子特别希望考出好成绩。可是,语文特别是作文是一种需要长期坚持、积累的,是不可能像其它科目那样“立竿见影”的。因此作文最终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最大牺牲品。

三、农村小学中段作文教学的策略

(一)教会学生观察、引导学生写真事,抒真情,写出农村特色。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对中段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1)观察农村景色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

  3 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交流、收集农村语言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立秋摘花椒,白露打黑桃,霜降采柿子,立冬打晚枣”,这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又如“锄头下面一层水”,讲的是天旱,地里庄稼无草也要锄,因为切断了土壤中的农作物的毛细管,可以防止水分蒸发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于收集、交流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3)在体验农村生活中观察

  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拔草喂兔、人牧牛羊、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割稻、采茶或摘采柑桔的劳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4)观察农村变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在教学中我们可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研究、访问,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观察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这样,一篇篇富有生活气息、富有童趣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2、有效取舍素材,力求语言精练。

  无论描写什么,材料都应具体实在,不能抽象笼统。只有具体鲜明才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并能使人读后如临其境,产生共鸣。像有的老师在作文中采取了“六不”措施就很好,即不观察不体会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练的话不说,比如强调写天气的时候,冷天不用“冷”字,热天不用“热”字,写人物不准用“好”字等。这样学生在作文时就需大开脑筋了。如在描写冷的片断时,有的写:“一片西北风过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树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学的小弟弟放下帽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围巾。”有的写“大雪过后,房檐下挂着一排冰溜,北风卷着雪花直往人脖子里钻。行走的人身穿绵大衣,头戴大皮帽,但还是把脖子往下缩”等。这样经常强调,语言就精练具体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二)方法指导力求创新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经常在教法上探求新路,力求创新,是每一名语文教师都可以做到的,也是我们的共同职责。长久以来,部分农村语文老师在作文教学上因循守旧,不敢越雷池一步,以致于学生讨厌写作文,作文水平难以提高。我觉得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1、写“下水作文”

  如果游泳教练是只旱鸭子,那他还如何教人游泳?可是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教师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如能写好“下水作文”,让学生听了、看了,既是垂范,又是激励。

2、强化自述训练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切语文从实践去学习比用规则学习来得容易。”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选择一些学生身边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自述和简要评说,由于贴近生活,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有利于相互交流,依据这一点,我们可以设计出许多的自述内容——各种童话图画、我的家,我的小伙伴、买物品、迎客人、向教师请假、上学路上的新鲜事等等,自述形式采取大家互相交流、对话、自由插话。在训练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等方面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形成

  6 连贯、完整、有主题、有条理、有层次、语词丰富、描述具体的语言表现力,自述训练能培养锻炼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等品质。

3、利用批改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1)鼓励,少给批评

  学生的每一篇作文,大多是经过他们冥思苦想而获得的成果,来之不易,应该受到老师的尊重和理解,所以,老师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哪怕就一个精当的词,一个优美的句子,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应及时地给予鼓励,在文后给予中肯的评价。

(2)快速批阅,及时反馈

  学生交上作文,有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有的则当作是自己一次精心创作的尝试,渴望很快得到结果,老师就应及时批阅及时发放,让学生尽快品味到写作成功后的喜悦。这样就可以满足学生求知的心理,又可以趁热打铁,让学生了解到自己写作中存在的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尝到成功的甜美。

(3)批改具体,不能空泛

  作文批改要解决具体问题,使学生作文水平有所提高,就不仅要在字、词、句、修辞等问题上指出不足、进行修改,更要在文章的材料选择、详略安排等较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细致的修改,使学生能够从总体上进行把握,提到确实的提高;并通过和以前批改的比较,让学生明确其进步,从而使其作文兴趣有所提高。

4、提高学生作文的兴趣

  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除了学生本身的知识、能力等因素外,更主要的是教师的素质和教学因素。在写作指导中,不少教师的指导模式略显古板,不

  7 够灵活,不利于学生活跃好动的个性心理发展造成他们缺乏写作的兴趣。另外,批改和讲评、挑剔学生的文章,使他们感到作文高不可攀,把写作视为畏途。长此下去,学生便丧失了写作的兴趣和热情,而教师的写作教学效果也难以提高。

(1)多看,多读,多感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这就强调了读的重要性。要想写好作文必须吸取前人文化的营养。我在班上常读一些名人传记、经典故事,发动学生掀起了读书热。每天读报时间或学习的间余我都会抽一些时间给学生朗读几段美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学熏陶和有益的启迪,很多学生购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在班上争相传阅,从而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

(2)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多作读书笔记,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三)教给学生修改方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

  多读多写能练好作文的基本功,而一篇好的作文却是“改”出来的。修改作文的能力是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每次大小作文,都留出时间让学生自改、互议、一帮一改,扎扎实实提高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草稿完成后,让学生

  8 自己通读自己的作文,把写错的字,标点符号改正确,不通的地方改通顺。再让学生互相修改,指出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修改,在交流中,取长补短,通常在学生自改、互改过后,我会出示一篇文章和学生一起修改,教给学生修改文章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的优缺点进行评议,让学生在议别人的文章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后让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文章。在反复读,反复推敲中,学生们潜移默化地知道了修改文章的步骤和方法,并养成改文章的习惯。也在相互交流中,提高了作文水平。

  总之,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村小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 9

  小学中段体育教学工作总结

  中小学阶段性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学段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中年段英语教学工作总结

  中段教学工作总结